共计 980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我在 GitHub 上使用的開源網絡相冊程序 Immich,個人覺得非常好用。然而,一旦遇到問題,在 GitHub 社區發帖求助時,往往發現幾乎沒人對你的問題感興趣,回覆寥寥,甚至石沈大海。於是,我決定不再被動等待,而是靠自己,結合 AI 工具協同排查和解決問題。
1、提供詳細的錯誤日志至關重要
要讓 AI 有效分析問題,最好直接提供出錯時的日志。然而,我最初提供的日志信息非常有限,只能初步懷疑是數據庫的問題。在修覆數據庫相關配置後,問題依然存在。
要讓 AI 有效分析問題,最好直接提供出錯時的日志。然而,我最初提供的日志信息非常有限,只能初步懷疑是數據庫的問題。在修覆數據庫相關配置後,問題依然存在。
例如,我當時使用了如下命令提取日志:
比如說這個命令:docker logs immich_server –tail 50 # 提取 Immich Server 前 50 條 log
2、瀏覽器端調試帶來關鍵線索
由於我是通過電腦瀏覽器上傳照片時遇到錯誤,有一位 AI 建議我打開瀏覽器的開發者工具(按 F12),通過控制台(Console)和網絡(Network)面板追蹤上傳過程中的具體錯誤。
這個建議非常關鍵——這位 AI 確實很敏銳,迅速幫我鎖定了問題方向。
3、最終定位:NGINX 配置問題
經過進一步排查,最終發現根本原因並非數據庫,而是 NGINX 的配置限制(如 client_max_body_size 等參數)導致大文件上傳失敗。
NGINX Conf 其中一行的 默認配置
client_max_body_size 50m
client_max_body_size 150m # 修改後的
#我改的是全局的配置,不是單獨 Immich 的 NGINX 配置文件
vim /usr/local/nginx/conf/nginx.conf
如果你不想,你可以
vim /usr/local/nginx/conf/vhost/photo.ianext.com.conf
單獨配置,BodySize 不需要太大,一般 500MB - 1GB 基本上都可以滿足你的需求了
總結一下:不必死磕某一個 AI。有時候,多問問其他你熟悉的 AI 工具,其實是個不錯的做法。最初提供的日志顯示數據庫似乎有些小問題,但並不足以導致故障。真正的原因在於網站本身的 NGINX 配置參數——因為我上傳的一張照片竟然超過了 50MB!現在回想起來,連我自己都覺得有點嚇人……
正文完